第43章 对关中的战略(下)-《极品少帅》
第(2/3)页
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则易于在纷乱的局面中建立根据地,形成局部的秩序,积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则便于向外部投递力量,便于向外扩展,也便于介入全局上述九大战略要地大都拥有这些条件
当然,云铮心中的着九大战略要地并不全是按后世的省级行政区划来划分,而是主要是考虑到它们在军事地理的格局中以其地形、地势的原因构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它们在历代战争中也的确显示出了它们作为一个个独立单元的地位
其中,关中主要是指陕西省的秦岭以北部分;汉中地区则因其相对独立,单独作为一个战略要地;东南主要是指江苏、安徽两省的中南部;中原则主要指河南其它几地则基本上同于后世的省级行政区划在称法上,关中和中原都沿用了古代的称法,因为这种称法本身就极富战略色彩
在上述几大战略要地的外围,有一些地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地位也很重要;但由于位置的关系,这些地域险要的山川固然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与外部的联系,妨碍了它对于全局的全面介入,因此在历代兴亡中,对于全局未能显示出决定性的意义当然,近代以后,中国的国防形势发生变化,它们在军事地理格局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只是这就不在云少帅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在这个棋盘型格局中,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分处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般都有比较优越的山河形势,有相对稳固的后方和可以凭恃的山川险阻,能够一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态势;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供养、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易于形成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一种势力兴起之初,占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可以建立起根据地,从容经营,积累力量,为日后进取天下打下基础
关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岭横亘,西有陇山延绵,北有黄土高原,东有华山、崤山及晋西南山地,更兼有黄河环绕,可谓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在地势上,关中对东部平原地带呈高屋建瓴之势关中四面有山河为之险阻,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谷关扼崤函之险,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通道;武关控秦岭东段之险,扼守着关中东南方向的进入通道;散关扼秦岭西端之险,控制着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交通咽喉;萧关扼陇山之险,守备着关中西北通道四塞险固,闭关可以自守,出关可以进取形势有利,就出关进取;形势不利,则闭关自守从而使关中具备一种能进能退、可攻或守的态势
云家所据的河北,也有自身的优势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环抱,南面中原燕山山脉起着抗击塞北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个中原的安全居庸关、山海关、松亭关、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关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脉的几条交通孔道太行山脉为河北的右侧翼的重要屏障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滏口等关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脉的往来通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东西向的河流,如拒马河、*沱河、漳河等,在中原政权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也能够加以利用,建立河防体系对于由塞北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而言,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地区的意义就在于它将农耕经济的中原地区与游牧经济的塞北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在他们的统治受到来自中原的挑战时显得为尤重要而现在云铮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开始同时执行牧马政策,使汉军可以起胡马为战,从而大大的加强了云家骑兵的威力
东南和四川,云家目前还顾不上,云铮暂且不多做考虑
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四角地位得以形成,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条件,即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宜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才能够储粮养兵,供养、支撑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
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古代河北的农业生产条件虽不如现在,但河北特别是河北北部拥有一种比较好的在内地与塞外之间、在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之间进行贸易的条件这种经济特色跟河北作为中原与塞外之间的一个重要衔接地带的地位是相适应的而现在的河北,因为云铮的关系,经济实力更上一层楼,如果制霸天下,经济应该不会太拖后腿
第(2/3)页